卓卓教育网 > > 医护 > 医护专业的趋势?

医护专业的趋势?

来源:https://www.zzjyw.cn 时间:2024-09-02 编辑:admin 手机版

医护专业的趋势?

护理人才的紧缺是个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现有护理人员显然难以满足社区护理、专业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的要求。高级护理人才的缺口已成为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一大阻碍,护理人才的培养日显迫切。日前,在教育部等六部委推行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护理专业名列其中。胜任新时代要求的高级护理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 护士紧缺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据报道,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60万名护理人才,仅美国近两年内就急需护理人员20万名,美国到2020年的注册护士短缺量将达50万名。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医护比例只有1∶1.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就离卫生部1∶2的要求也差距不小,而在13亿的人口当中,护理人员的总量仅为128万名,中国的护士呈现出更大缺口。 2007年人事局发布的紧缺的12个专业人才中,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位列其中,这其中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在市场上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据行业人士分析预测,护士薪酬将呈上涨趋势。在未来的几年,护士的待遇将被看好。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宏威职业咨询专家郭策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

2020年优秀医护工作者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刚柔并济的援非护士

地震救援时冲锋陷阵,她对患者说:不要怕,我陪着你们;抗击非典时逆行而上,她把最危险的工作留给自己;新冠病毒肆虐时坚守后方,她培训援外储备人员千余人次;祖国需要时勇挑重任,她驰援非洲载誉归来。她是患者心中的暖心“天使”,是学生眼里的严厉“师长”,也是逆行援外的“战士”。她在结婚纪念日当天出征,在护士节归来。她说:为祖国争光,我感到无比骄傲。

她就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熊洪。

柔情付患者 她是暖心的“天使”

熊洪身材娇小,皮肤白皙,笑起来脸上还有个浅浅的酒窝,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仅从照片上很难猜出她的年龄。然而,她已经在护理行业坚守了30年,是深受患者同事喜爱的“护理天使”。30多年来,“温柔亲切”的熊洪带给了患者许多温暖。

12年前,汶川发生地震时,泸州震感强烈。面对灾情,熊洪立即申请上受灾一线支援,虽然未被安排去前线,但她留在后方帮助转运受伤患者,在余震到来时转运患者至相对安全地带。熊洪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一名患者病情严重,长期佩戴呼吸机,一旦转运就会有生命危险。患者家属恳请熊洪让他们留在科室。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熊洪明白,对于这些危重症患者来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和安慰。

“别怕,我会陪着你们!” 她毅然决定,留下来和患者一起面对危险,这句简单的话语也温暖了患者的心。

熊洪的温柔还体现在她对患者的细心关爱上。在熊洪的办公桌上,时常放着一盆盛开的“仙客来”,这是3年前一位肺癌女患者送给她的。这名患者入院时病情就已经开始恶化,由于病痛折磨,患者整日郁郁寡欢,甚至几度想要自杀结束生命。作为护士长的熊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天陪着患者,给她做心理疏导,直到她情绪好转。出院时,患者把放在病床前的一盆“仙客来”送给熊洪,对这些天朝夕相处,悉心陪伴她、温暖她的护士长表示感谢。送花不久后,这位患者就去世了,但这盆“仙客来”却从未枯萎,常年盛开。激励着熊洪更加用心去工作,关心关爱患者。

柔心为护理 她是严厉的“师长”

在学生眼中,熊洪是位受人尊敬的严师。

“她既是护士长,也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师长。”熊洪的学生告诉记者。

“为师念山虚”:熊洪是医院内科护理学的骨干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很高。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者,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勤劳的双手。为了将护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熊洪要求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护理体会或读书笔记,并时常交流。此外,熊洪还亲自指导科室年轻护理同志的课堂教学和幻灯片制作,指导年轻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工作。

“为长”:熊洪作为省呼吸护理学科和呼吸科的护理领头人,她非常重视自己的科研水平的提高。

2017年,熊洪组织建立了科室慢阻肺延续护理小组,带领科室护士录制慢阻肺健康教育相关视频,利用医院云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倡导并带领护理人员开展肺康复护理工作;2018年,熊洪在科室提出开展以“肺常关爱,肺常幸仔燃福”为主题的西南呼吸慢病管理活动,发动全科医护参与,定期现场进行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牵头建立“西南呼吸慢病管理”微信公众号,定期发放呼吸慢病管理相关知识……熊洪被评为四川省“肺康复护理先进个人”,她所在的科室也被四川省康复医学会评为“肺康复先进科室”。

柔肩担重责 她是刚强的“战士”

温柔“娇弱”的熊洪也有“刚硬”的一面,当新冠病毒肆虐时,熊洪多次请战前往一线,虽然没有去成,但医院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她:对泸州市新冠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援助武汉储备人员、援外储备人员进行相关培训。110场、3000余人次,这些数字都是熊洪和同事们的“战绩”。

今年4月,熊洪又接到任务:前往两个非洲国家进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援助。

“能够代表医院、代表国家出征,是我的荣誉,我定竭尽所能、不辱使命!”出征前,熊洪如战士般在心底许下铿锵的誓言。

抵非后的前两天,因为时差,熊洪一直无法按时入睡。最初,熊洪坚持不吃药,希望能自己扛过去,但效果甚微。第三天,熊洪终于忍不住从床上爬起来吃安眠药。

“不管怎样,都要保证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去工作。”熊洪说,“我们走出国门,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不能出任何差错。”

除了失眠外,埃塞俄比亚的高反、吉布提的酷热都给专家组的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熊洪主要负责和当地护理人员交流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专业经验,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包括示范、协调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的穿戴、及讲授防护知识等。

“高温下,穿戴防护服很难受。”熊洪回忆:“大多数地方没有空调,只有少数地方有壁挂式空调。进病房后,我们的衣服全部打湿。”

不仅如此,在吉布提,恰逢当地的斋月,居民们白天不饮食,专家们也入乡随俗。期间,专家们调整了生活节奏,“中午不休息,一般从早上8点过一直持续工作到下午3点左右再吃午饭。吃饭也会避开他们,要么回到驻地再吃,要么不吃午饭,只吃晚饭。”

面对重重困难,熊洪并没有退缩。她将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团队编写的多语言疫情防控口袋书带到当地,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七步洗手法”“口罩佩戴方法”等防疫知识,颇受当地医务人员欢迎。

5月10日,吉布提总理卡米勒在吉布提人民宫举行授勋仪式,授予熊洪“骑士级独立日勋章”。此次同时为12人授勋,从勋章数量和礼仪规模上在吉布提历史上均属首次。

面对荣誉,熊洪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医护人员应做的事”……

篇二:为报恩“出征”的“95后”护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护士佘沙因怀着“我和其他人不一样,我是汶川人”的感恩之情,前后两次请战“出征”湖北,在武汉又五次主动申请到更危险的一线。这场战“疫”,是24岁的她第二次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大爱,而第一次,是家乡汶川遭受地震后,当时她只有12岁。

心怀感恩的“95后”

一句“我是汶川人”,道出了佘沙坚持出征的理由——一颗感恩的心。96年出生的佘沙,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时,感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对家乡汶川县漩口镇的无私援助。年幼的佘沙默默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当“白衣天使”,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这样,佘沙考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毕业后成为了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

时间回到大年三十。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征召第一批援助武汉医护人员,佘沙第一时间请战回到一线工作岗位。由于医院第一批选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她没能去到武汉。佘沙并不气馁,她随时了解最新诊疗信息,并积极请战前往武汉,她的理由是:我年轻、我单身、我是汶川人。

最终在2月2日,佘沙如愿随四川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是这批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在武汉抗疫一线支援59天。

年纪小却有担当

抵达武汉后,佘沙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在驻地酒店负责院感和后勤工作。“驻地工作做好后,我就希望能尽快去医院。”她说,虽然自己并不是重症ICU的护士,但是实习的时候曾经接触过,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之后,佘沙又三次提交申请,最终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清洁区负责消毒工作和科室总务工作。在武汉的医护同行对她的评价是“佘沙有热情、有干劲,做事情很有效率,把各个细节都做得很好,年纪这么小都这么有担当!”

帮助过的人又回来了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工作期间,她又两次申请进入“污染区”照顾病患。她说:“自己学的是医学护理,希望能够到临床,直接帮助病人。”而在医院工作一段时间后,佘沙才知道到她支援的医院,是当年汶川伤员转运到武汉救治的定点医院,她支援的科室护士长叶曼,在12年前,也是她现在这个年纪。刚参加工作的叶曼看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后,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坚守在一线,护理因汶川地震转运而来的受伤患者。叶曼告诉佘沙:“没想到我们以前帮助过的

最近更新

医护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