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卓教育网 > > 医护 > 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

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

来源:https://www.zzjyw.cn 时间:2024-06-2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降低疾病负担,现就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令第3号)有关要求,合理设置规划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使急救中心(站)辐射半径合理、出车及时。急救中心与医疗急救网络医院(以下简称网络医院)要建立信息衔接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救护车车载信息及时传输至要送达的网络医院,形成科学的院前医疗急救和网络医院间转诊、接诊流程。网络医院要按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急诊救治能力,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

二、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相关专业医疗服务能力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网络医院要加强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放射学专业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网络医院要建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绿色通道,按照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开展早期再灌注治疗,须进行心血管、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尽快转运至具备相应诊疗资质的医院。网络医院要逐步完善并形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诊疗模式,缩短再灌注治疗时间,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水平。

三、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质量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行业组织、质控中心等专业作用,加强对急救中心、网络医院开展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确保急救中心、网络医院具备医疗救治资质、条件和技术能力,逐步形成规范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诊疗模式。要将符合医疗救治条件的急救中心、网络医院名单以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我委组织制定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附件1)和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附件2),定期组织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的医疗救治体系,保障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四、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公众健康教育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和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加强对急救中心、网络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的培训,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识别、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各流程无缝隙衔接,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专业技术规范。要加强面向社会的健康知识和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降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及时就诊意识。

2015年3月11日

二、怎样将健康教育纳入医护人员绩效考核

如果是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那么可以对患者进行抽查.

如果是需要医护人员参加培训,那么可以对每名医护人员在周期内参与的培训次数进行考核.

三、医院在疫情期间应该如何做好孕妇、产妇安排?

一、全面加强医院疫情管理机制

1.加强全员防控培训,制定应急预案

要实现孕产妇就诊过程的安全有序,保障母婴安全,首先必须要求医务人员具备合格的防控能力,因此加强所有医务人员对疫情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全员防控培训至关重要。培训要实现医生、护士、保洁员、保安人员、收费窗口等全面覆盖,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医院要利用线上教学工具,进行线上学习和宣教,一方面认真学习国家发布的关于疫情最新的诊疗方案和防控技术指南;另一方面从诊疗要点、防护用品的规范使用到危急重症抢救预案、流程等进行详细培训及演练,并组织全员防控技术考核,要求做到参与率和合格率均到达100%,为临床孕产妇的就诊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医院工作人员要实现每日防控全员排查,入院前在医院门口进行检查,详细记录体温和流行病学史,做到当日监测,当日汇总,确保院内工作人员无感染。同时,要组织各科室对医院门诊、住院等具体工作环节和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做好可疑急诊孕产妇的就诊分娩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摸排、发现和严控传染源,阻断潜在传播途径,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做到科学防控,绝不打无准备之仗。

2.严格发热门诊管理,增设隔离病区

发热门诊是用于排查疑似传染病人、治疗发热患者的专用诊室,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针对孕产妇容易出现发热症状这一特殊情况,医院要及时对发热门诊进行整改,打造孕产妇独立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的选择要做到远离门诊、急诊,位置独立;设置醒目标识,保持良好通风和严格的消毒措施,严格执行发热病人接诊、筛查流程,落实患者登记报告制度,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2019-nCov的流行病学相关症状,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安排进驻隔离病区,并及时进行检查和上报,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和病毒扩散传播。

二、优化孕产妇就诊机制和流程

1.严格预约实名就诊管理机制

要严格落实执行就诊预约实名制,为了避免孕产妇就诊扎堆聚集,出现感染风险,医院要严格执行预约机制,来院就诊患者事先进行实名预约挂号,分散就诊人群、时间,实现一人一诊室。患者预约后利用微信公众号或医院APP向患者介绍院内科室布局和就诊流程,避免扎堆候诊和待检,缩短在人群密集区域不必要的滞留时间,到院就诊时要携带身份证和社保卡进行实名就诊。

2.执行三级预检制度,再造就诊流程

为从源头上防止“外疫侵入”,保护孕产妇就诊环境安全,医院要对孕产妇的就诊流程进行重新再造梳理,严格执行三级预检制度。首先,在医院门口处设置预检分诊台,对来院就诊孕产妇及陪护人员进行体温监测,详细询问有无重点疫区旅居史和接触史,做好既往病史、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就诊时间等相关信息的登记工作。要求就诊来院必须佩戴医用口罩,就诊时要按顺序就诊,排队等候时保持安全距离。并在预检分诊台准备消毒和防护用品,对体温计做到一次一消毒。其次,在门诊设置预检分诊台。对患者进行二次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防治漏记和错记,进行患者疏导和指引,尽可能减少孕产妇就诊时间和院区流动,增加感染风险。最后,在检查室及病房设置预检分诊。孕产妇需要进行生化及超声等检查前要在检查室外进行预检分诊台,再次进行体温测量,实现拉网式全覆盖预检。

三、加强环境消毒和病区管理

严格落实环境消毒制度。为确保孕产妇就诊环境安全,避免院内出现交叉感染风险,医院要严格执行落实院内环境消毒制度,对于医院进出车辆、地面、电梯、扶手、公共桌椅等公共区域要严格进行定时消杀措施;医院大厅及各走廊要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定时开窗通风3次/天,公共区域消杀灭菌2次/天,确保环境消毒无死角。在医院各卫生间内要放置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方便孕产妇洗手和消毒,最大限度避免感染。同时,加强病区管理,尽可能执行一孕一房制度,每个病房只有一位孕产妇,严格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严格执行门禁管理及陪护制度,拒绝一切探视人员,陪护只能留1人,且经严格确认无发热症状、无流行病学史、无重点疫区人员接触史等,由医院统一发放陪护证,凭证出入病区,每日不得超过3次。同时,住院部病区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医疗器械、患者用物进行清洁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对出院、转出、死亡患者进行终末消毒,并严格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管理。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线上服务

1.多渠道加强孕产妇健康宣教

要做好疫情期间孕产妇的安全防护,除了严格执行医院一系列防护措施之外,孕产妇及其家人自我防护意识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医院要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人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其对疫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一是利用微信公众号、线上孕妇学校、医院网站等线上方式向孕产妇及时推送疫情防控知识、医院防控动态等,使孕产妇能够全面掌握在家、家院之间及医院就诊的防护重点及主要措施并自觉执行。二是患者来院就诊时,要利用电子屏幕、电视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升孕产妇的防控意识。三是发放疫情防护宣传手册等,供孕产妇及家属学习。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健康宣教,科学指导孕产妇及家属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其规范的防控行为,做好个人防护,真正做到人人要防护,人人会防护,保证疫情期间孕产妇在家及医院的健康安全。

2.大力推进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

为了有效减少孕产妇就诊时间,减少感染机会,正确引导产妇就诊,医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的作用,大力推进网上就诊咨询服务。要组织医院的骨干力量,组建涵盖产科、优生遗传科、产科营养、新生儿等专家队伍,24小时为孕产妇提供线上咨询,为孕产妇解答健康问题,做到足不出户就可进行孕产保健咨询,为孕产妇解疑答惑。同时,要注重特殊阶段孕产妇的心理健康,要开通孕产妇心理援助渠道,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为需要心理援助的孕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确保孕产妇安全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最近更新

医护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