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卓教育网 > > 建筑师 > 建筑专业主要是学习哪些知识?

建筑专业主要是学习哪些知识?

来源:https://www.zzjyw.cn 时间:2024-06-30 编辑:admin 手机版

建筑专业主要是学习哪些知识?

我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近50年。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困惑。为了把一座座建筑变成低能耗、节能的建筑,我投入了很多心血,但遭遇了很多阻力。

建筑设计是分专业的,有建筑专业、设备专业、结构专业等,所有这些合在一起才能完成一个建筑的设计。在这样一个分工合作当中,谁是龙头?当然是建筑师。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的大力推行,我们审视一些新建建筑,发现它们的设计有问题。在审视一些国外设计师带来的现代化建筑理念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问题究竟出现在那儿?今天我想把这方面的想法跟大家谈谈。

大学我学的是暖通空调专业。真的,职业给了我一个了不起的机会!原来我在建筑设计院,尤其是建筑设计方面,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暖通空调在建筑设计里面只是辅助专业。

在没有话语权的角度非常难受,强势的建筑专业的说法、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辅助专业的创造性。但是,我忽然间从这个角度绕到龙头的前面去了,领导着建筑专业的大师们。我真的不骂这些建筑大师们,因为我明白了一些事:建筑师的苦衷,他们的来龙去脉。我现在把我大胆的命题告诉大家。人类建筑的历史是非常深远、长久的,人们脱离洞穴生活的时候就有了建筑。两千年前已有辉煌的遗存,比如说希腊神庙;七八百年前也有辉煌的遗存,比如紫禁城等。这使得建筑业强势,非常崇拜建筑业先辈们所做的业绩。

我现在可以说一句话,那么辉煌的建筑都是“空心的建筑”。我从业后看得见的建筑业和整个从业生涯当中,见证了建筑物才有了自来水,有了血管;建筑物才有了供暖和空调,有了呼吸系统;建筑物里才有了电线,有了神经系统,有了智能化,就是大脑。这个“空心”建筑物的辉煌和它们的强势导致我刚才所说的那些有生命、有内涵建筑的重要部分显得很弱小。

我做暖通设计,知道用什么设备,以及将来怎样运行它才节能。其实设计规定、设计制度在图纸上没法把把我这个思想传承下去,因为我只能在一篇小“设计说明”上面谈一点点观点、意见或建议。而我们专业有一个调试过程。我有一个做博士生导师的学弟,他告诉我一句话,说暖通专业的“调试”这个词中的“试”不对。我说应该改成什么?他说应该改成适合的“适”。我告诉这个学弟,你太棒了!我为什么夸他,因为语言的精准来自理解的深刻。带着这样一个被误会的字过了几十年,这还能说咱们的专业成熟吗?

所以在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建筑的过程中,建筑师们太强势了,应该让他们学习一些设备专业的知识和理念。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严格执行相关的、必要的规定,不让一些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进而再做些深刻的变革。如果这边的强势要是不容易增长的话,我甚至于想让建筑师们做一些“减法”,让他们的声音小一点,别老把带伤的建筑美当成建筑投标、招标被领导批准的竞标的主要内容,这样做的话是有失偏颇的。

今天,我能在此讲这些话,是因为历史上职业分配给了我一个机会。我是学设备专业的,后来做到了设计院的设备专业总工程师,然后忽然又把我调到了院长的职位,变成了包含建筑师的领导者。所以,我在暖通师面前比他们多懂一点建筑,在建筑师面前比他们多懂一点暖通,仅此而已

从事建筑行业转行做什么?

虽然建筑设计很累,但第一推荐是不要转,因为现在这个还是比较吃的开的。

1.如果是觉得建筑师的生活方式不是自己想要的,可以去尝试一下开个小店卖建筑模型材料。

2.手绘如果不错可以去带几个孩子学手绘,他们会比较喜欢建筑系毕业而不是艺术系毕业的人来教手绘。

3.考公务员。

4.进房地产公司从事有关工作。

5.考教师资格证去当老师。

建筑行业转行三大方向:

方向一:“互联网+”催生智能化建筑。

在“互联网+”浪潮下,建筑行业出现一个新词——智能建筑。只有两张床大小的迷你卧室,电钮一按自动转换成一间智能办公室;房屋墙体开裂了,涂上纳米“创可贴”,裂缝即强劲弥合……拥抱互联网的建筑,就是这么的“潮”!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提升,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都可以打破传统发展模式。而这些技术手段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进而作用于建筑行业,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嫁接“互联网+”是智能建筑发展的热门趋势。智慧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而“互联网+”理念的植入,为“智慧建筑”大厦的构建提供了无限可能。因此,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必定趋势,从国家层面到各地,均已把智慧建筑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度予以重点推广。目前,我国智慧建筑市场产值已超过千亿元,并且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未来市场可达数万亿元。

虽然国内智能建筑发展火热,但智能建筑行业还处于混乱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各方配合不默契。配合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有着不同的智能化要求。

2、系统集成商的水平不高。智能建筑市场主要在建筑领域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满足工程各种要求。怎样把好的东西用好,要有设计、规划、施工、监理、验收一整套的流程,在这当中,与系统集成商的水平相关,系统集成商要与建筑领域相关部门很好结合。

3、缺乏原创产品。我国建筑智能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未来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规模较小不具备核心能力的厂商将会被淘汰;高端市场的增长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但对进入者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都将提出很高的要求。未来本土一些具备较强资本实力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将能充分分享行业的成长,获得较快的发展。

笔者总结一句,虽然目前智能建筑发展局面较为混乱,但国家大力倡导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都与智能建筑联系密切。在市场自发需求和政策鼓励的推动下,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方向二:现代化建筑工业转型3D打印是绝对不能缺席的“狠”角色。

除了自动化设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筑行业转型,还有一个“狠”角色是不能忽略,它就是3D打印。

3D打印进入建筑行业的最初表现形式是建筑模型,此类模型或用来为客户展示房屋样式,或被摆在家中当做艺术品欣赏,虽创意十足,但却是3D打印在该行业中最低级的应用。随着技术进步,如今3D打印实体房屋已被证明其可行性,一些3D打印实体房屋也陆续在世界各地出现。

从技术角度讲,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一栋实体房屋有两种方式:一是打印出各房屋部件再进行后期组装;二是直接打印出成型房屋,后期仅需按要求安装门窗等即可。

总体而言,由于3D打印结构是一层一层建立起来的,因此,无论上述哪种方式,都允许工程师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改造等方面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如果说后期组装是3D打印建筑目前可行的模式,那么,一次性打印实体房屋将是未来主流发展趋势。

方向三: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建筑自动化。

笔者之前看到一段小视频,视频内容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研究人员操纵几架无人机搭建起一座长7.3米能支撑一个普通成年人体重的绳桥。

视频显示,这些底部安装线轴的无人机能把绳绕在脚手架横竖两根杆的交叉处,还能牵着绳穿梭在脚手架之间,编织成一张网,也可以说是一座绳桥。它们有时单独施工,有时两架无人机一起编织绳桥。

这个视频主要是为了告诉大家,无人机完全可以独立实现全部的建筑行为,虽然暂时的建筑成果承重能力有限,但这已经足够说明无人机的应用潜力。事实上,无人机最为关注的发展潜能在于其替代部分人类工作的可能性。诸如建造绳桥这种,存在一定危险性和困难性的工程,无人机的存在显然成为了建筑工作者的福音。建筑专家认为,能飞行的机器比传统建筑机器有很多优势,尤其是,他们能到达空间任何一点并能飞进或环绕任何已有的物体。

除了无人机,机器人是建筑行业的另一个福音。有了机器人的存在,建筑施工即将进入到新时代。笔者可以先给大家说个机器人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案例。在美丽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香港新世界大厦正拔地而起,但这座大厦的外防护架与传统的竹竿脚手架不同,它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能够自动提升的全金属脚手架——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建筑施工防护机器人。

这种新型建筑防护施工机器人不仅性能优越、安全可靠、提升迅速,而且操作简单,每层提升两个人就可以搞定,节省了大量人力,这对人工费很高的海外市场来说,仅此节省的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事实上,建筑施工防护机器人已在迪拜、新加坡、澳门及国内等中心城市多个项目成功使用。

在建筑行业,砌砖机器人也是“神”一样的存在。那些在烈日下工作的砌砖工人非常的辛苦,而随着砌砖机器人的出现,并开始大量投入应用,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最近更新

建筑师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