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卓教育网 > > 建筑师 > 西夏的文化

西夏的文化

来源:https://www.zzjyw.cn 时间:2024-06-26 编辑:admin 手机版

西夏文化深受汉族河陇文化及吐蕃、回鹘文化的影响。并且积极吸收汉族文化与典章制度。 发展儒学,宏扬佛学,形成具儒家典章制度的佛教王国。 然而也是崇尚儒学汉法的帝国,立国前积极汉化;虽然夏景宗为了维护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项、吐蕃与回鹘文化,并且创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后,西夏已经由番汉同行转为普遍汉化 。文学方面以诗歌和谚语为主。在艺术方面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丰富的佛教壁画,具有“绿壁画”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乐与舞蹈方面都独特之处。

西夏起初是游牧部落,佛教在1世纪东传凉州刺史部以后,该区佛教逐渐兴盛起来,在西夏建国后开始创造自己独有的佛教艺术文化。内蒙古鄂托克旗的百眼窑石窟寺,是西夏佛教壁画艺术的宝库。西夏是时期兴建大量的佛塔与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在额济纳旗黑水城中发现的西夏文佛经、释迦佛塔、彩塑观音像等,是荒漠的重大发现。另外西夏也大力发展敦煌莫高窟。公元1036年西夏攻灭归义军后,占领瓜州、沙州,领有莫高窟。从夏景宗到夏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修改莫高窟,使其更加增添了几分光辉。当时莫高窟涂绿油漆,接受中原文化与畏兀儿、吐鲁番风格。 此外,表现西夏文化的还有西夏文,又称蕃书。西夏设立蕃学和汉学,使西夏民族意识增强,百姓“通蕃汉字”,文化也增加了许多。

李元昊曾经颁布秃发令,命令全国男人三天内必须秃发,违者格杀勿论。西夏还设立蕃学和太学。史家戴锡章《西夏记》曾言:“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 西夏儒学的发展是一种处在儒家影响下的官僚体制与政治文化,制度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从李继迁伊始至西夏末年,历代帝王莫不学习与模仿汉制。例如李继迁时“潜设中官,尽异羌人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李德明时“大辇方舆,卤薄仪卫,一如中国制。”。西夏党项世代皇亲宗室,崇拜孔子,钦慕汉族文化。 除了崇儒尚文,还编写了一些融合和宣扬儒家学说的书籍,如《圣立义海》、《三才杂字》、《德行记》、《新集慈孝传》、《新集锦合道理》、《德事要文》等。其儒学经过夏景宗、夏毅宗、夏惠宗与夏崇宗的提倡,到夏仁宗之时出现盛况。

夏景宗在建立官制的同时设立了蕃学和汉学,作为文化培养的摇篮。 以博学多才的野利仁荣主持蕃学以重视蕃学,并于各州蕃学里设置教授,进行教学。西夏大致设立了五种学校:蕃学、国学、小学、宫学、太学。西夏建立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的需要,尊孔子为文宣帝。西夏在中后期还发展科举制度,夏崇宗后期开始设童子科实行科举考试,公元1147年夏仁宗策举人,立唱名法,复设童子科。西夏后期基本以科举取士选拔官吏,不论蕃汉及宗室贵族由科举而进入仕途成为必然的途径。

西夏崇尚汉文化,但汉文创作的文学作品传世不多,大多以诗歌和谚语为主。诗歌有宫廷诗、宗教劝善诗、启蒙诗、纪事诗与史诗等几类。西夏诗歌有韵律,一般为对称结构,通常是五言或七言体,也有多言体,每一诗句的音节数目不同。比较有名的有颂扬西夏文创制者野利仁荣的《大颂诗》。史诗性的作品《夏圣根赞歌》,内容多为民间传说,遣词造句带有浓重的民谣色彩。 其中开首三句:“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弥药国在彼方”,被西夏学学者用来研究党项历史源起。另外还有赞美重建太学的《新修太学歌》,具有宫廷诗的风格。夏崇宗重视文学,本人曾作《灵芝歌》与大臣王仁忠酬唱,传为佳话。

西夏谚语对偶工整,结构严谨,字数多少不一,内容广泛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的各种面向、并涉及百姓生产、答大风俗与宗教等内容。著名的西夏谚语集《新集锦合辞》,是由西夏人梁德养于1176年初边、1187年由王仁持补编,共有364条, 其内容有“谚语不熟不要说话”的记载,“千千诸人”、“万万民庶”都离不开谚语,凸显或举亏出谚语对西夏人民的重要性。

西夏皇帝十衫神分重视西夏国史的编撰工作。斡道冲于李德明时期就掌管撰修西夏国史之职,其后代亦同。夏仁宗时设置翰林学士院,命王佥、焦景颜参照宋朝编修实录的办法纂修国史,负责修《李氏实录》。1225年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罢官后,撰写《夏国世次》,可惜已失。

西夏立国前夕,夏景宗为了建议属于本国的语言,派野利仁荣仿照汉字结构创建西夏文,于公元1036年颁行,又称“国书”或“蕃书”,与周围王朝往来表奏、文书,都使用西夏文。文字构成多采用类似汉字六书构造,但笔画比汉字繁多。 西夏文学家骨勒茂才认为西夏文和汉文的关系是“论末则殊,考本则同”。西夏文创制后,广泛运用在历史、法律、文学、医学著作,镌刻碑文,铸造钱币、符牌等也都使用西夏文。夏廷又设立蕃学,由野利仁荣主持,选派贵族官僚子弟翻译汉文典籍与佛教经典等。为了翻译汉夏文字,又有骨勒茂才于公元1190年所撰写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谓“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本书目的在于便于西夏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是现今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钥匙。

【图册资料来源 】 西夏建国,正需要巩固和发展奴隶制度,展开大规模的掳掠和镇压,保守的儒学当然完全不适合新兴的西夏国的需要。元昊和野利仁荣极力消除儒学的影响,顺应本民族的发展需要,也在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定仪服——元昊建国称帝,不再采用宋朝的衣冠,改穿白色窄衫,戴红里的毡帽,脑顶后垂红结绶。这是采择了吐蕃赞普和回鹘可汗的服制。文武官员的服式也有规定。文官戴戴幞头(幞音符f*),穿靴执笏,穿紫衣、绯衣,基本还是宋朝的样式。武官按照等级戴镂金、镂银和黑漆冠,穿紫衣,系涂金的银束带。平民穿青绿衣,以分别贵贱等级。

制礼乐——元昊又参用宋制,改定朝仪。每六日,官员朝见皇帝,称“常参”。九日朝见,称“起居”(问候皇帝起居)。凡吉凶、嘉宾、宗祀、燕享等,改宋九拜礼为三拜。

德明时,礼乐都照宋制。元昊对野利仁荣说:“本族风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事。唐宋的缛(音褥r))节繁音,我很不喜欢。”元昊下令废除宋朝的五音,改为一音。

建蕃学——元昊创制西夏文字后,又命野利仁荣主持建立“蕃学”(党项学)。用西夏文字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选拔党项和汉族官僚子弟入学学习。学成之后,出题试问。学习精良,书写端正者,酌量授给官职。 西夏人大致上以佛教为主要信仰,在建国之前则是以自然崇拜为主。党项族在唐朝四川松潘地区时,就以“天”为崇拜。 当党项族迁移到陕北之后,由自然崇拜发展到对鬼神的信仰。 在建国之后,仍然崇尚多神信仰,有山神、水神、龙神、树神、土地诸神等自然神。 例如夏景宗曾“自诣西凉府祠神”。夏仁宗曾在甘州黑水河边立黑水桥碑,祭告诸神,祈求保护桥梁,平息水患。除了崇拜鬼神,党项族还崇尚巫术,并且备受重视。党项族称巫为“厮”,巫师被称为“厮乩”,是沟通人和鬼神间的桥梁,主要负责驱鬼与占卜。在战争前实行占卜以问吉凶,于战争中经常施行“杀鬼招魂”的巫术。

除了佛教以外,西夏也包容其他宗教。西夏有流传道教,例如夏景宗之子宁明就是学习道家的辟谷术而死。 《文海》解释“仙”字为“山中求道者”,“山中求长寿者”。在西夏晚期,在在沙州和甘州一带还有流传景教和伊斯兰教。例如《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敦煌(唐古忒省)与甘州有部分景教和伊斯兰教徒。 西夏的艺术文化十分多元且丰富,在绘画、书法、雕刻、舞蹈与音乐都有成就。 绘画 绘画方面,以佛教绘画流传至今,主要呈现在石窟与寺庙壁画等,现今以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最为丰富。早期学习北宋风格,后来受回鹘佛教与吐蕃藏传佛教的壁画艺术的影响,最后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线条采用铁线与兰叶描为主,辅以折芦、莼菜条;敷彩大量使用石绿打底,使画面呈独具风格的冷色调的“绿壁画”。绘画内容分别有佛教故事与说法、供养菩萨与人像以及洞窟装饰图案等,以《文殊变图》、《普贤变图》、《水月观音图》与《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最为有名。此外,也可在《千手千眼观世音像》内的《农耕图》、《踏碓图》、《酿酒图》与《锻铁图》中观察到西夏社会生产和生活内容。木刻版画方面,大多来自西夏文和汉文佛经中。在黑水城出土的大量佛画中,有《文殊图》、《普贤图》、《胜三世明王曼荼罗图》等等。内容浓抹重彩,色调深沉。而版画《卖肉图》和《魔鬼现世图》,描绘生动,反映出西夏绘画的深度。 书法 书法在楷书多见于写经与碑文,篆书见于碑额与官印。夏仁宗时期的翰林学士刘志直,工于书法,他用黄羊尾毫制作之笔,为时人所效法。雕塑方面十分发达,有铸铜、石雕、砖雕、木雕、竹雕、泥塑与陶瓷等。其特点比例均衡,刀法细腻,十分写实。泥塑以佛寺塑像为代表,多运用写实与艺术夸张手法,刻划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例如夏崇宗时期修建的甘州大佛寺释迦牟尼涅槃像、敦煌莫高窟第491窟西夏供养天女彩塑等等。其他陶瓷艺术品也是刻工精细而生动。 音乐舞蹈 西夏在党项时期的乐器以琵琶、横吹,击缶为主,其中横吹即竹笛。后来接受中原音乐的文化,李德明时采用宋制制乐而逐渐繁多。夏景宗建国后,革除唐宋缛节之音,“革乐之五音为一音”。 公元1148年,夏仁宗令乐官李元儒更定音律,赐名《鼎新律》。西夏音乐十分丰富, 且设有蕃汉乐人院,夏惠宗时曾招诱汉界娼妇、乐人加入乐院,戏曲如《刘知远诸宫调》等也已经传入西夏。 西夏时期的舞蹈在碑刻和石窟壁画中留有生动的形象,富含唐宋舞蹈与蒙古舞蹈的风格。如《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碑额两侧的线刻舞伎,舞姿对称,裸身赤足,执巾佩璎,于豪放中又显出妩媚。榆林窟第3窟西夏壁画中的《乐舞图》,左右相对吸腿舞状,姿态雄健。 建筑雕塑 党项人多住毡帐。定居的屋室,只有有官爵者才得覆瓦。建国前后,大批汉人工匠来到夏国与党项工匠一起,修建了宫殿寺庙。皇帝陵墓也具有很大的规模。1972年清理的夏王陵八号陵(它被推断是夏神宗遵顼的陵墓)由阙、碑亭、月城、内城、献殿、灵台、内神墙、外神墙、角台等建筑组成。它们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展开,严格地遵从了唐、宋建筑的格式,但也显示了党项的某些民族特点及其他民族葬俗的影响。现存天祐垂圣元年(公元1050年)建造的承天寺塔(在宁夏银川)和天祐民安五年(公元1094年)重修的凉州护国寺感应塔(在甘肃武威),虽经后世重修,仍现当时建筑的宏伟。

甘州卧佛寺的大卧佛,体形魁梧,仪态庄严,是雕塑像中的杰作。夏王陵区出土的石马,通体圆雕,神态生动。王陵碑亭遗址发现的石雕人像的造形奇特,线条粗壮,面部和肢体都突出地表现出强力感。在同一地区发现的已残损的竹雕上,有庭院、松树、假山、花卉和人物,布置适宜,形态优美。

党项人从隋唐以来,盛行收继婚制,允许娶庶母、伯叔母、兄嫂、子弟妇,只是不娶同姓。富有家庭的男姓家长可以收养众多的妇女,实行多妻制。党项人旧俗,死则焚尸,名为火葬。西夏建国以后,皇室、贵族多改行土葬,并仿汉人制度修建豪侈的陵墓。

最近更新

建筑师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