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卓教育网 > > 初中 >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来源:https://www.zzjyw.cn 时间:2024-08-0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文言文,现代文,作文

二、怎么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初三的。

语文阅读技巧

一、阅读后先归纳“中心意思”。所谓“中心意思”与“中心思想”其实是两种概念:中心思想强调“思想”,即文章的深层次内函;中心意思强调“意思”,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考生只需要将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成一句“什么怎么样”就可以。

二、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很多考生疑惑自己答的内容不少,为什么得不了分,主要原因就在没有围绕中心答题。每道答案都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有关。

2、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用原文作答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3、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例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仅答“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中要详细出现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等。

4、不用修饰性语言答题。通俗地说,文章为表现需要是“湿乎乎”的,而你的答案为明了需要则需是“干巴巴”的,有些考生在答题时所用语言比文章本身还要有文采、有内涵,试问阅卷老师尚需体会分析才能明了的答案,如何能让别人看得出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简单地说,回答主观阅读题要直来直去,不要拐弯抹角。

三、注意固定题型。阅读题除了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之外,还会考查学生的文法常识。例如很多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开篇作用不外乎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注意,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部分文段主要是过渡,起承下启下用;结尾一般是与上文呼应,升华主题;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态等;运用修辞都各有固定作用。这类题变化不大,考生要做到心里有底。

四、要学会揣摩答案,揣摩的主要依据就是题目本身,考生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本身的语言顺序组织自己的答题语言顺序,看“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必要是将题目片断做到答案之中。另外还要尤其注意例如“联系文章”、“从第几段来看”等等隐含提示信息。这些对于自己答题方向都有暗示作用。

三、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怎么帮助孩子提升

首先是要多阅读,自己先试着读,做好题后对照答案在原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再细心揣摩,培养感觉.其次要把握各种文体问题的答题模式,尽可能按照模式来答题.最后就是多练习,涉及较多方面的文章,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

四、初中语文阅读的技巧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 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2、 记叙文的标题作用: (1)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2)文章线索 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3)概括事件     (4)含蓄警醒,发人深思(5)设置悬念

3、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作用:(前半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使文章情节有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后半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深化中心。使文章情节有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4、 语言特色答题套路:(1)运用了修辞方法,表达方式,人物描写方法(2)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3)某一词使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5、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侧面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即象征)

答题套路:从表达的感情,人物品质,文章主旨考虑。

6、 修辞方法及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1) 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什么,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更形象。(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增强语势。(5) 设问:提醒注意,引人注意,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引起下文。

7、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9、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10、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11、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12、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12、记叙文的13.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通过……,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讽刺……、说明……、揭示……。

最近更新

初中排行榜精选